这一年秋,他接到了一张署名知名的条子:上大请你组织,你要什么同志请开出来,请你负责。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社交挫败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并不依赖于小鼠的社交回避和焦虑样行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常设主题信仰之源展示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中译和影响,彰显了上海红色起源地的精神与传承,并且介绍了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和光辉人生。
这些教育实践基地既拥有共同的思想教育基因,又具有各自的教育文化特色,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和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考察和实践体验的新平台和新空间,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参加教育部关工委主办的《读懂中国》活动,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组织奖,2022年获评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表扬单位。复旦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立民主持揭牌仪式。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李宣海,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代表、书院师生代表、数学科学学院师生代表等出席揭牌仪式。在成立工作室以后,我要进一步地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学习继承复旦的优良传统和老一辈师长的长期传承,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当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揭牌仪式现场,3位宝山区中学生代表走进《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追望信仰大道,共品真理之味。李大潜院士是具有67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为传承赓续红色基因、推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马相伯马相伯(1840-1939),原名马志德,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
通过活动,学子们走进马相伯老校长的事迹,重温他毁家兴学、身赴国难的崇高精神。作为青年学子,或许最重要的是将对先辈的追思和缅怀化作前进的动力,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杨福家老校长逝世一周年之际,学院还将筹备纪念活动,共同缅怀、纪念老校长之理想风骨、卓著贡献。为追寻红色印记,感受革命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3月18日-3月19日,任重书院师生代表49人前往浙江义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追寻望道先生过往足迹,体悟先辈创业精神。
在这个思贤追念的时刻,再度思考人生之意义、服务之价值。3月19日,希德书院师生代表22人前往青浦福寿园,祭扫谢希德先生墓。
通过文字,我们书写自己对老校长的追忆与思念。——任重书院学生代表先人遗风,高山仰止,这一年来逝去的师长前辈,复旦人铭记在心。今天的复旦人感怀老校长的精神,亦愿点燃己之微光,传承先生薪火。杨福家杨福家(1936-2022),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原校长。
我们到达时,看到烈士雕塑前已放满许多花。谢希德老校长是所有希德人的精神导师,她的精神与更多复旦先驱的精神财富,将以书院为载体,在复旦人的血液中永远流淌,如群星般永远在百年复旦的星空中熠熠生辉。缅怀先人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感恩、责任和担当的态度。4月9日,核科学与技术系、现代物理研究所师生将前往福寿园祭扫凭吊。
我们要找到自身的使命与担当,以实际行动持续传承和发扬陈望道老校长及无数烈士的优秀品质。祭扫过马相伯老校长的墓碑,我们又走进宋庆龄同志的纪念馆,缅怀宋庆龄同志。
谢希德老校长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何为爱国,而老校长那心系国家、高瞻远瞩、诲人不倦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个复旦人应当传承的。我们纪念历史,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继承先辈精神的责任。
——志德书院学生代表李登辉李登辉(1873-1947),字腾飞,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提出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在医学生们的朗朗誓词中,我更加坚定了救死扶伤,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信念。4月4日,任重师生前往校内望道像及烈士纪念雕塑前,向老校长及烈士们献花,寄托哀思。祭扫仪式后,师生们参观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体悟先贤品格与精神。——任重书院学生代表谢希德谢希德(1921-2000),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复旦大学原校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我将刻苦奋发,向先辈们学习,牢固坚守上医人为人群服务的精神,努力成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接班人。
志德书院设计H5推送,于4月3日推出线上献花缅怀马相伯老校长的活动。为缅怀李登辉老校长,4月2日,在南区15号楼茶室,腾飞书院十余位同学聆听讲解员讲述李登辉老校长的生平轶事。
今天,缅怀、致敬、传承、弘扬,复旦人用仪式寄托对先贤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3月28日,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电子工程系和工研院医工所师生前往上海九天陵园。
他们写下纪念的话语,在草地上为老校长悬挂风铃,共怀先人。为纪念上医先贤,4月5日,克卿书院40余名学生代表在枫林校区福庆广场、宣誓广场、同生广场向颜福庆校长、陈同生校长等上医先辈献花缅怀。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向雕塑鞠躬时,我对这些素未谋面的烈士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今天,深切缅怀创校先贤们。线上回顾大师剧片段,追忆难忘岁月。
缅怀先贤祭英烈,承遗风,践初心,抚今追昔思奋进向雕塑鞠躬时,我对这些素未谋面的烈士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谢希德老校长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何为爱国,而老校长那心系国家、高瞻远瞩、诲人不倦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个复旦人应当传承的。缅怀先人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感恩、责任和担当的态度。
追先人之遗风,承百年之英范。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我将刻苦奋发,向先辈们学习,牢固坚守上医人为人群服务的精神,努力成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接班人。
王威琪王威琪(1939-2022),生物医学工程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希德书院师生代表复旦先烈清明时节,复旦本部校区,烈士雕塑纪念广场上庄重肃穆,早有师生献上的鲜花,寄托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祭扫过马相伯老校长的墓碑,我们又走进宋庆龄同志的纪念馆,缅怀宋庆龄同志。
迎着春光,生生不息,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在日常学习环境中,师生们置身其中,常常经过广场,瞻仰烈士纪念雕塑,从英烈坚守的初心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将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的红色基因发扬光大,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捍卫到底。
祭扫当天,天朗气清,追思先人风骨,睹物思人,更勉励吾辈接续奋斗。——腾飞书院学生代表颜福庆颜福庆(1882-1970),字克卿,中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创始人。
在医学生们的朗朗誓词中,我更加坚定了救死扶伤,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信念。谢希德老校长是所有希德人的精神导师,她的精神与更多复旦先驱的精神财富,将以书院为载体,在复旦人的血液中永远流淌,如群星般永远在百年复旦的星空中熠熠生辉。